留学十年,一朝回国,入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并立志让自己的科研与国家需要同频共振。在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激光微纳制造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张学强看来,这一切都是他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选择。在学院二楼会议室里,这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在国外待得越久越爱国”
“从出国那一刻起,我想的就是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当被问到为什么回国时,张学强回答得干脆利落。
年,他抱着学习先进知识、开阔视野的念头去美国。为了早日实现梦想,他抓住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博士5年,他主攻原位近常压X射线光电子能谱在气固、液固界面物理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这奠定了他后来的研究基础。
“在国外待得越久越爱国,的确是这样。”张学强笑着说。近十年的旅美经历让他有机会以不同视角审示两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他出生在辽宁省凌源市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小时候家里穷,靠发奋读书一步步走了出来。而在国外经历了一番后,他发现自己曾经习以为常、觉得理所应当的一切,在这里却并不是这样。“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的领导,有好的制度保障,才让我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由此满怀崇敬之情和感恩之心,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国并加入*组织。
年2月,张学强携妻子和一岁半的女儿从美国底特律乘坐飞机降落在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时隔近十年,终于又回到祖国的怀抱,那一刻他激动万分。
与*组织靠得越来越近
入职北京理工大学后,学校不遗余力的培养让张学强与*组织靠得越来越近。
“我在学校的*治导师就是校*委书记张*。”他的语气里满是兴奋和自豪。学校建立了校领导“一对一”联系清单,落实*员领导干部和学术带头人联系培养教师积极分子制度,配备校院两级*治导师、学术导师,合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
“就在那里,张书记与我促膝长谈,他告诉我,要做‘顶天立地’的科研,‘顶天’就是要做到这个领域的最前沿,‘立地’就是要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一席话说得我心潮澎湃。”指着二楼咖啡厅的方向,张学强回忆道。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记忆扎根于心,延安精神奋进于行”新入职教师培训班中,通过参观校史馆,他了解到,作为中国共产*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延安根、*工*”是学校传承的红色基因,学校为国防科技作出的一系列贡献让他深深震撼。支部会议、“青藤沙龙”,每次都邀请他参加,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与*员同事们热烈讨论,张学强越发感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对*的认识不断加深。
既有*治引领,也给发展舞台。课题申报、科研经费、招生,方方面面的支持让他感激不已,“一名高校青年教师能获得这么多支持,这在国外是难以想象的。”
在学校组织的特立论坛上,他把自己回国和申请入*的经历分享给众多国内外求职者,宣传国家对人才的支持*策和扶持力度。“我希望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回国做贡献。”他的诚恳打动了不少求职者。
做有意义、有用途、高质量的科研
被确定为入*积极分子后,张学强的目标更清晰了。
结合国家需要,他将自己的研究背景与激光微纳所的超快激光微纳制造特色相结合,发展了超快激光制备微纳结构进行能量存储和转换方面的研究并利用原位光谱进行机理研究。虽然属于基础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张学强充满信心:“不急功近利,但求脚踏实地。”
身为一名大学教师,他把“立德树人”四个字看得格外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科研工作者,需要耐心细心,帮助他们打好地基。”
他申请教授大学一年级《大学物理(上)》的课程,学习其他老师的上课视频,穿插进自己的科研课题,鼓励学生大胆发问,把一门原本充满公式的课程上得妙趣横生,深受学生们欢迎。带研究生,他把自己当成学生们的朋友,结合每个人不同的特点,激发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同时以身作则,当好学生们科研路上的“领路人”。
“做有意义、有用途、高质量的科研,让个人事业发展与国家需要同频共振,用实际行动回报*和国家的栽培。”这是张学强对*许下的郑重承诺。
编辑:刘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