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全球气候格局巨变东北或成最宜居地区
TUhjnbcbe - 2023/9/17 19:11:00

6月16日,辽宁省极端最高气温42.9℃,出现在朝阳凌源市万元店镇。全省平均最高气温30.9℃,为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不仅东北如此,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会级城市迎来今年首个高温,而且绝大多数属于“提前报到”。杭州、重庆、广州等地的首个高温日甚至比常年偏早一个月以上。很多人感觉这些年夏天来得越来越早、越来越热。其实这不是偶然,大数据显示,我国大部高温不仅来得越来越早,日数也在变多。

这些年热得越来越早,常常无缝冬转夏,春装几乎没有机会出场。看来,以后不只是东北没有春秋,南方也只有冬夏了。

根据近50年气温数据变化发现,我国多地的高温日数在波动中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

不仅是中国,今年,印度、越南、新加坡等国的首个高温日都比前几年的平均日期有所提前,多地甚至热得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就全球温度而言,尽管在过去3年拉尼娜事件产生了冷却影响,但年至年仍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八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在年再次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而且这一趋势还将持续数千年之久。千年之久,这个趋势很明显了。

世界气象组织报告还说,未来五年中至少有一年有98%的几率会成为地球史上最热的年份,未来五年也会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五年。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更强的极端高温事件,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或将成为绕不开的常态,我们将面临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通过这张3D高清地势图,能够清晰地看出,我国多山少地、土壤贫瘠。真正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只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腹地这四个狭小区域。而且,东北地区由于天气寒冷,四川腹地坐落在地震带上,历来也不是特别宜居之地。

但未来,随着南方高温气候愈演愈烈,东北严寒地区逐渐转暖,南北的既往气候差异将被逐渐打破。东北,特别是辽宁区域,很可能逐渐成为新的宜居地带。

如果你觉得上述论据还不足以支撑论点,我们继续往下看。

高温只是全国气象变化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全国很多区域今年都发生了严重的气象灾害。

5月25日以来,*河、淮河流域连降小到中雨,局部大雨暴雨。尤其是山东、河南、陕西三省,有的地方连续阴雨7天甚至10天以上。不知不觉中,这场雨下到了麦熟时分,从降温增湿的好雨,变成了严重阻碍麦子收割的极坏“烂场雨”,危害已经超过江南和华南高温。

这场雨的极端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雨带位置严重错位。常年5月我国主雨带应该在华南,偶尔到江南,长江以北应该是晴朗干燥炎热的天气,有利于冬小麦成熟收获。但5月下旬的雨,从青海甘肃陕西一直延伸到河南苏北,5月25日更是形成了一条主雨带,来到了常年7月才有的位置,仿佛盛夏提前。

第二是总雨量大,雨量偏多程度极大。以河南省为例,5月25~30日,河南全省平均约50毫米,中部有连成线的80毫米以上雨区,其中灵宝达毫米。这些数据看起来好像也不算特别大,但需要知道,这是五月的河南,不是五月的广东。这场雨后,河南大部雨量偏多%,局部偏多%以上,为历史同期最大,临近的陕西关中、山西南部、山东西部等地情况类似。

第三是降雨特别持久。实事求是地说,在这场雨中,暴雨大暴雨是少数,大多数地方的雨还是比较温柔的。但是,这场雨接连不断,西安、郑州等已经连续下雨5-7天,驻马店阴雨达10天。持续低温寡照和降雨导致土壤含水量接近饱和,麦田积水、小麦倒伏发霉也就在所难免。

这场雨和江南高温、华南西南酷热以及超强台风玛娃的异常发展同步,把五月下旬的极端天气密度推向了极致。

我们隐隐约约发现,气候的临界点在今年出现了。

有一段分析流传甚广。目前,降水带不但过了秦岭,穿越青藏高原。穿越整个青藏高原,并且在新疆两大盆地下雨已经保持3年了。现在新疆的植被,以一年公里的速度快速增长。内蒙古的植被,今年的速度也达到了较快的40公里。黑龙江的林区开始出现大量的肉植阔叶。河套植被三年恢复的数量是过去二十年的总量。因为以前是种树,但是树下没草(降水不足),现在降水充沛后,河套地区的树下已经开始长灌木和草了。*河流域最近三年,河套的植被也开始恢复了。如果能保持10年,*河就会变清了。甘肃的植被也开始恢复、塔里木盆地连续三年出现降水覆盖的现象。要知道,塔里木盆地曾经是中国的高温区拢水的云层根本过不了那沙漫。

如此看来,东北、西北乃至中原地区,这些在大家印象里干旱缺水、风沙肆虐乃至古代苦寒发配流放之地,都开始焕发了清楚。而很多以往宜居的地带,却逐渐热爆了。

去年夏天,重庆连续超过40度的天数已经破纪录,8月18号重庆北碚更是达到45度,连续两天打破当地最高气温纪录。

我们发现,暴热的区域多集中在长江上下游的热点省会城市。高温导致长江流域降雨少、蒸发量大,继而出现了“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甚至是夏秋连旱。

“过去七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七年,而我们看到下一个‘有记录以来的最热一年’只是时间问题。除非发明出从大气中清除碳的方法,否则海平面上升、海洋变暖和酸化将持续数百年。”没错,可能会持续数百年。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性变化。

这让我预感到,气候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人类文明格局的重塑,导致区域经济的大洗牌,导致不同城市的崛起与衰落。是时候以地理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区域经济了。

其实过去4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从北向南移动的过程,也正是遵循这一原理的体现。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以前东北经济那么发达,改开后各种生产要素就呼拉拉飞到南方去了呢?

其实中国经济格局的准确说法,既不是从北向南移动,也不是从西向东移动,而是从内陆向沿海港口移动,尤其是向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三角洲移动。之所以向沿海港口移动,是因为企业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要对外出口,海运的优势远远大于陆运和空运(虽然某些高附加值产品可以空运,但是它的生产却仍然依赖于基于海运的产业链),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当然要去沿海设厂。

而沿海地区之中又以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为最优,因为它们的水运不仅通海外,还有河流通内陆,所以三角洲就成了连接海内外的枢纽。

北方的辽宁和山东虽然也有沿海,可是被朝鲜半岛堵在里面,航运船只就要比上海多跑1多公里。人类就用脚投票,去了效益最高的地方。

内陆的极端高温或低温比沿海更严重。同样是沿海地区,暖温带和热带可能比中间的亚热带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海运经济性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崛起起了决定性作用。

未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会拥有宜居优势。北方沿海也就只有环渤海一带了。注意,我认为这里不应该包括天津,因为天津太靠里了,而且地势低洼,它的港口也是淤泥质,天赋不好。

俄乌战争显然从气候之外的另一个层面,加速了这种发展趋势。

海参崴港口的开发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海参崴港口的开放将促进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蒙古等邻近国家的贸易往来。这将扩大东北地区的出口市场,提升地区的贸易规模和效益。这一点,从最近东北地区的GDP增速方面可见一斑。

GDP排名中,重庆、江西、陕西、北目前排在辽宁前面。但是,今年陕西的发展速度有一定程度上的放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有0.9%,规工是GDP的重要指征。借助于海参崴港口开放、俄乌冲突对全球格局的影响,辽宁今年规工、固投、出口,三项数据飙升。北京目前正在将非首都功能逐渐向外疏解,雄安未来将会分走北京一部分GDP。再加上,辽宁GDP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挤水,不少省份GDP数据仍然存在虚高的情况。

我们做个大胆预测,未来辽宁的GDP将一路飙升,很有可能超过一些省份,在榜单中向前迈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中国目前的国家战略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很多人还没意识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这些字眼的重要性。以后,城乡的二元结构将被打破,农村地区会有广阔的前景,而城里可能会逐渐凋零。东北是率先完成城镇化的区域,这波乡村振兴,东北应该是机会巨大。而且,东北是全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保东北保粮食生产,将是重大的战略意义。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球气候格局巨变东北或成最宜居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