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
TUhjnbcbe - 2023/9/29 16:19:00

年12月31日,在迎接新年之际,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大型原创展览。以陶承礼,与华相宜,来自全国各地的彩陶集中展示,将文物的观赏性与研究性并重——

陕西历史博物馆没有对这个展览进行宣传,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也是偶然看到。这里汇集16个省、市、自治区36家文博单位的件(组)彩陶和相关文物,乃迄今中国博物馆涉及彩陶分布范围最广的一次展览,揭示了彩陶在早期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艺术?源流

距今年,在中华大地上,彩陶出现,迅速发展。彩陶是指烧制前进行彩绘的陶器,在打磨光滑的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矿物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等不同颜色的图案。

大约在距今年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关中地区就有了比较发达的陶器制作,在钵形器的口沿,装饰一条宽带纹。这便是彩陶的萌芽!

在距今年左右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大量精美的彩陶,艺术已达到很高水平。纹饰内容主要为动物纹和几何纹,动物纹有鱼、鸟、鹿、蛙、猪等,几何纹有折线、三角、网格等。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彩陶制作的工艺。

老官台文化彩陶

半坡文化彩陶

距今年左右,渭河流域的彩陶发展,进入庙底沟文化时期。庙底沟文化类型的彩陶比半坡文化更加成熟,点、线、面搭配,空间疏朗明快。在曲面之间,穿插点和线,二方连续的结构,使得纹样节奏鲜明,有较强的音乐效果。

花瓣纹是庙底沟文化时期最流行的纹饰,为早期“中华民族”最主要的文化标志。在“中华”一词中,“华”的本意就是“花”。因此,有人推测这个使用花瓣纹的氏族与“华夏民族”有一定的关系。

庙底沟文化彩陶

花瓣纹彩陶罐出土于长武县下孟村遗址

2、观念?社会

庙底沟文化时期,不仅是彩陶发展的鼎盛阶段,也是中国史前社会的重要转折点。以“礼制”为核心的人文观念初步产生,并且以彩陶为载体,逐渐影响周围地区。在各地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之中,华夏文明开始不断地走向统一。

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业水平提高,人口数量增加,社会出现分化。渭水流域,聚落林立,规模超大的中心聚落呈现出都邑的雏形。

杨官寨遗址位于西安市高陵区泾河左岸的一级阶地上。从年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直在这里进行发掘,发现一处庙底沟文化时期的大型环壕聚落,环壕内面积达24.5万平方米,相当于34个标准的足球场。

修建规模宏大的聚落和环壕时,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才能完成。因此,仅凭一个聚落的人力是不可能实现,表明当时这里已经具备组织周边聚落的人集中到一起开展大型工程的能力。由此可见,杨官寨遗址是一处都邑性质的大型史前聚落遗址,为后来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基础。

聚落遗址

环壕遗址

人面陶器

庙底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共同体,它的分布范围以关中地区为核心,东达大海,西至甘青,北到长城一线,向南越过长江。在长江中下游的大溪文化和松泽文化、*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之中,都可以看到庙底沟文化的因素。

伴随着花瓣纹彩陶的不断传播,庙底沟文化与周围同时期的文化不断碰撞和融合,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重瓣花朵”式的文化格局。

彩陶筒形瓶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出土

花瓣纹彩陶壶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出土

花卉纹彩陶盆河北省蔚县三关遗址出土

彩陶罐青海省同德县宗日遗址出土

3、寻根?中国

渭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文化的摇篮,半坡文化的鱼纹和庙底沟文化的花纹均兴起于此。相传,炎帝和皇帝从这里出发,引领华夏民族走向文明时代。

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文化来自哪里?我们为什么自称为“华人”和“龙的传人”?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都隐藏在庙底沟文化的彩陶之中!

据说,半坡文化彩陶上的鱼纹,可能是中华“龙”的母体和原型。同时,庙底沟文化彩陶上的各种动物纹饰,逐渐创造出早期的龙纹形象,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之后,形成今天普遍认同的龙图腾……

鸮面陶器盖渭南市华州区泉护村遗址出土

玉猪龙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出土

“龙纹”陶钵杨官寨遗址出土

1
查看完整版本: 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