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已经停止了过往的疯涨,取而代之的是学区房的疯涨,很多人甚至调侃学区房远比学历值钱,就连莫言的诺贝尔奖金也买不到北京顶尖的学区房,这种现象确实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也可以作为一道现象认知的面试题来考查我们的考生。为了做到有备无患,小编今天带大家来看看如何分析这一现象。
首先学区房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并不均衡,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缓解这一情况,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住房价格经历了多年的高速上涨期,房屋价格处于较高的价格区间,住房已经是居民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也热衷关心房屋价格。
其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
第一,中国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相对重视,很多成年人在经历了残酷的竞争后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让孩子避免重蹈覆辙,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同时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增加,不少高净值家庭具备了购买学区房的资金条件。
第二,不少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对于城市税收的分配制度并不能做到均衡,往往是对城市税收贡献大的区域可以获得更多的投资建设资金。对于学校的建设也是如此,新建开发区往往因为政府投入较大,基础设施质量较高。而对于老城区建设往往缺乏投入的积极性,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学校建在家门口,孩子却不能去对面上学的情况。
第三,房地产企业今年受到限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制约,继续找到房价上涨的新动能,为了拉升房价,房地产企业重金引入重点学校新建校舍,人为制造出了新学区。为了收回投入成本,往往需要提高房屋价格。
过高的学区房房价也有相应的危害,一是不利教育均衡发展,让本就缺乏优质教育资源的非重点学校人才流失更加严重;二是降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许多家庭买学区房占用了较多的资金,积压了家庭其他消费的空间。
所以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在实践中不断解决问题。
第一,教育部门应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于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资金投入,在划分学区时应更多考虑周围群众的意见,加大教育集团的建设力度,健全人才交流制度。
第二,国家要加快产业升级,让从事任何劳动的劳动者都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样就不会有人产生“不参加学龄前教育就上不了好小学,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重点中学,上不了重点中学就考不上重点大学,上不了重点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的中国式教育焦虑。
第三,加大学区房建设的力度,缓解学区房紧缺的情况,可以一定程度减轻学区房上涨压力。
作者/来源:凌源华图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