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凌源文旅广体
万祥寺,地处凌源市宋杖子镇康官营子村庙峰山脚下,始建于清乾隆四年(年),基础建筑面积多平方米。初为清室诣盛京谒陵之行宫,乾隆两度驻跸于此。因龙潜之地,不得他用,乾隆御笔题额,赐名“万祥寺”,后辟为藏传皇家佛门净域。凌源县志记载:“乾隆四十八年()八月,乾隆帝弘历东巡盛京。戊寅日,驻达鲁万祥寺行宫。乙卯日,驻塔子沟行宫。”年7月,承德普宁寺牧仁、嘉木洋、阿拉坦巴根入驻万祥寺,住持法号为泰巴桑布,俗名牧仁。
自建寺以来,历经朝代迭替、沧桑变故,万祥寺曾遭到过破坏,断瓦残垣,蓬蒿满院。但因做过仓库、学校等,所以也保存下了大部分的原始建筑物。年辽宁省文化厅拨款对万祥寺进行初步维修,年12月20日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祥寺
万祥寺建在群山环抱,峻岭起伏的山腰上,坐北朝南,依山就势,层级而建,远远看去,层峦叠嶂,历时二百余年,多次扩建而成,集主体汉式、装饰藏式及蒙文化之精粹,汇古今建筑之大成,素有“关外第一寺”、“塞外行宫”之誉。
关于万祥寺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公元年(清康熙十四年)春,康熙皇帝围猎至打鹿沟一带。皇帝扮成“哨官”,猎归途中看中一美女,事后便差人去说媒。原来这位美女是元朝开国功臣乌良哈台的后裔,其父欣然同意。成婚不久,“哨官”要回京,只好留下身戴的玉佩为信物,并留言“如生子可赴京认父”。次年,果然生一子,给男孩起名叫乌福禄,至12岁时进京,康熙皇帝召见后,见到信物后大喜,将其改名为乌功禄,封他为喀喇沁左旗扎萨克塔布囊(据《蒙古游牧记》记载:“苏布地从叔父色楞,初为所部塔布囊,天聪九年(年)诏编佐领以色楞掌管左翼,授扎萨克,顺治五年(年)叙功封镇国公,世袭罔替。”“喀喇沁”,原为部落名称,蒙古语是“保卫”或“看守”之意)。乌功禄后有子,第二子聪明过人,不满20岁就去西藏学经。经多年苦学,成为师佛后回到了家乡。后来,乌功禄就凭着自己的威望,四方集资,兴建了一座五进院落的喇嘛庙,乌师佛自然就成了此庙的开山师祖。后此庙又有乾隆皇帝赐名,万祥寺便开始名扬四海。
特别是近些年,在文化文物等部门、牧仁师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万祥寺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古寺风貌一年一个新变化,年11月19日,完成了由辽宁省财政厅拨专项经费的万祥寺大雄宝殿修缮工程,清代古刹重放异彩。万祥寺的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四方殿(罗汉堂)、大经堂(大雄宝殿)、藏经阁、阎王殿,分别建在由南向北为中轴的四个平台上,以钟楼、鼓楼、配殿、耳殿为左右对称,高低不等,错落有致。
特别是大雄宝殿屋顶装饰井式天花,彩绘以龙和梵文真言为主题,雕梁画栋,装饰讲究。大雄宝殿前的古树,枝叶繁茂,雄伟挺拔,更为古寺增添了威严,在烟雾缭绕中更显风韵与秀美。而今,万祥寺的建筑风格集藏、汉、蒙于一体,山上山下相映成辉,浑然一体,方正四合,庙貌巍巍,金刚伟岸,风景殊胜。
远离喧嚣,漫步于这座有近三百年历史的古寺之中,伫立殿前,观看阳光在古老建筑上留下的痕迹,静视一缕缕阳光洒落在檐兽、窗棂、梁柱、青石台阶之上,静静感受属于自己的宁静!这里风景宜人,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摄影爱好者来万祥寺创作和采风,记录下万祥寺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积极推进文化的传播,把万祥寺打造成宣传凌源的一张名片。
这里是凌源,这里有一座古寺:万祥寺!
(本期编辑:李冰)
作者/来源:掌上新凌源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