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热水汤简史
“春来山花艳,冬去松柏青,慈云常护持,神水沐众生”。这是一首描绘凌源热水汤温泉的诗,诗中的“慈云”既指温泉所在地的名寺慈云寺,又指老爷庙门匾额中的“兹云常护”;“神水”指的就是热水汤。《承德府志》卷十七载:建昌县(今凌源)有阿兰善河,汉名神水,在县治北四十里,俗名热水汤。
(一)远古时代的热水汤(略)
(四)唐代热水汤的利用
凌源热水汤历史久远,闻名遐迩,自唐代就已被开发利用。相传唐朝“开元盛世”年间,唐玄宗携杨贵妃处理朝胡库英奚战乱,曾到过此地,洗过温泉澡,并赐银修建老爷庙,庙门匾额上书“兹云常护”四字。百姓传言,这“兹云常护”四个字就是唐玄宗的手笔。(其他略)
(五)宋朝时期利用热水汤的佐证
公元年8月,为祝贺辽国王生辰,翰林学士苏辙和刑部侍郎赵君锡等人代表北宋朝廷出使契丹。出使途中,苏辙写成《奉使契丹二十八首》,记述沿途见闻、契丹风俗,抒发思乡情感,成为传世之作。苏辙这次出使契丹,不仅到了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境内)、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境内),还对榆州(今朝阳凌源)、惠州(今朝阳建平)一带做了广泛游历。《奉使契丹二十八首》之十三《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就是在榆州神水馆所写,并寄给其兄苏轼的。
诗日:
少年病肺不禁寒,命出中朝敢避难。
倚皂貂欺朔雪,更催灵火煮铅丹。
夜两従来相对眠,兹行万里隔胡天。
试依北斗看南斗,始觉吴山在目前。
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
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
虏廷一意向中原,言语绸缪礼亦虔。
顾我何功惭陆贾,橐装聊复助归田。
苏辙在《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第二首中写道:雨夜从来相对眠,兹行万里隔长天。试依北斗看南斗,始觉吴山在目前。苏辙盼望与兄苏轼在风雨之夜一起谈论古今,一起对床而眠,却相隔长天万里。二人此前曾立下约定,说好决不对官场长期留恋,将来一定提前退休。“雨夜联床赋诗”,重温兄弟之情。
那时候,贾岛、苏轼、*庭坚等人的诗作曾成为契丹人学习汉文诗词的主流。苏轼的诗名在契丹人中十分响亮,他的诗作在草原上广为流传。就在苏辙出使契丹时,苏轼的诗集《眉山集》刚刚刊印不久。苏辙在奉使途中,便看到了契丹人翻刻的《眉山集》。当苏辙住进驿馆后,一抬头又看到墙壁上也题有苏轼的诗文,着实让他吃惊不已。大辽都城许多人听说宋使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纷纷向苏辙打听他哥哥“大苏”—苏轼。苏辙住宿神水馆,思念哥哥苏轼,一挥而就作《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并寄给远方的哥哥苏轼。
苏辙在神水馆住了多少天,不得而知。但他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诗,却记录了很多与凌源有关的风土人情。其中第十二首《惠州》写道:孤城千室闭重闉(yin),苍莽平川绝四邻。汉使尘来空极目,沙场雪重欲无春。羞归应有李都尉,念旧可怜徐舍人。会逐单于渭桥下,欢呼齐拜属车尘。可见,当时的朝阳除了繁华的州县,广袤的原野是苍凉的,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停驻神水馆时,苏辙绝不会想到,在他出使辽国三十八年后的年,北宋灭亡了。被金所掳的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及贵族官僚等三千余人,几乎与苏辙出使辽国走的是同一条路。由河北出发,经凌源,过闾山,渡辽河到东京(今辽阳),再北去八面城,一路押解北去五国城。
(六)元代明代热水汤
(七)清代热水汤
(八)罗布桑却丹与热水汤
(八)日占领期间对热水汤资源的掠夺性开发
(九)新中国成立至本世纪初对热水汤的开发利用及价值
(十)当代热水汤招商引开发历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