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0年度考古成果
TUhjnbcbe - 2023/3/19 19:13:00
白颠疯图 http://m.39.net/pf/a_6442885.html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期陆续公布年度文物考古成果,其中包括备受瞩目的五项考古发掘项目: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2号建筑址发掘项目、马鞍桥山遗址项目、城子山遗址项目、两家子遗址项目、桃花营子遗址;三项遗迹遗址调查:铁岭地区高句丽遗迹调查、营口地区高句丽遗迹调查、辽宁省石窟寺遗址专项调查;一项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喇嘛洞墓地IM5出土甲胄保护修复项目。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年度辽宁考古新发现系列报道,为您揭开我省考古新发现的神秘面纱。

牛河梁第一地点2号建筑位于女神庙北侧,这里的山台建筑中出土了彩陶缸、钵、罐等重要遗物,这些陶器出土时有个特点,就是并不完整,但可以复原,应是完整陶器砸碎后先后放置在垫土中,起奠基作用,或其他作用,与红山人宗教礼仪活动相关,应该是某种祭祀活动的体现。

昨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郭明介绍了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2号建筑址年度考古发掘收获情况。

垫土层发现可复原陶器钵和缸

郭明介绍,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2号建筑址位于辽宁省凌源市和建平县交界处,著名的女神庙北侧,是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大型平台遗迹。年调查初步确认存在品字形排列的三座山台,近年的调查和发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认了8座山台石墙,编号为T1至T8,其中T1和T7分别对应最早判定为品字形山台的北山台和东山台,西山台则涵盖T3、T5、T6三个山台,在东西两侧外围还发现了T4和T8两道山台石墙。

其中,T3是2号建筑址中年代相对较早的遗迹,目前仅保留北侧石墙,其东部被T2叠压,西侧砌石被破坏无存。石墙为单层砌石,只保存底部的1-2层,与T1不同,T3的石墙直接砌筑在垫土上,内侧保存有宽3米的地上积石。

在本次考古发掘中发现,对T3垫土的解剖确认垫土分为三层,每层垫土上都发现了可复原的陶器。也就是说,这些陶器并不完整,有些只有整器的下半部分、有些只有上半部分,少数不同层位、不同位置的陶片可以拼合在一起。这些陶器经过复原,为彩陶缸和钵。

与红山人宗教礼仪活动相关

据此推测,在构筑T3的过程中,极有可能是将完整陶器分解后,埋藏在台址的不同位置或不同层位而起到了奠基或其他作用,与红山人宗教礼仪活动相关,应该是某种祭祀活动的体现。

在这些陶器中,也存在固定的组合方式,由体形较大的红陶器、个体较小的灰黑陶器和圆陶片组成。考虑到圆陶片有可能是木觚的底部,那么这样一套组合就有可能与酒礼相关,即为祼礼用器。

祼(音灌)礼,是周代重要的仪节(礼仪、礼节),主要有祼祭和祼飨两类。祼祭,据《说文》解释:祼,灌祭也,就是将酒浇在地上,用于祭奠祖先。祼飨,指古代君主对朝见的诸侯酌酒相敬。

2号建筑址的面积

可能比目前所认识的更大

本次考古发掘的主要发现和收获还包括,在最东侧山台石墙T8的北侧发现了被冲沟截断的多道疑似石墙,从石墙的走向上来看可能与T8相关,是T8北侧延伸部分。在最西侧山台石墙T4的外侧还发现了疑似长方形山台的痕迹,目前尚无法确定其是否为T5向西延伸的部分。虽然由于时间的限制未能对所有疑似遗迹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确认,但从地表发现的遗迹现象来看,2号建筑址的范围可能较目前所认识的更广阔。

此外,还初步确认了T1山台的砌筑方式:以地势较高的山脊为中心,在地势较低处对基岩进行简单平整,而后直接砌筑石墙,墙内逐层垫土,最后形成平坦的山台。在山台顶部发现的红烧土面则表明山台上建筑的存在。

重新审视多个遗迹之间关系

谈到本次考古发掘的学术意义,郭明表示,研究表明,2号建筑址的修筑和使用过程、结构和功能都较为复杂,需要更加细致的工作来对其有更清晰的认知。经过了较为长期的营建和使用过程,山台的结构和砌筑方式的差别表明不同山台之间可能存在功能上的差异,对于认识2号建筑址的形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对2号建筑址范围的重新认定对于认识其性质、功能及其在第一地点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将推动我们重新审视第一地点多个遗迹单位之间的关系。

这些发现对了解多个山台之间的关系并为未来的考古工作提供线索和依据。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牛河梁遗址群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牛河梁遗址群的性质、功能,以及牛河梁遗址群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辽沈晚报·ZAKER沈阳记者朱柏玲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0年度考古成果